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黃水晶真假鑑定:天然黃水晶與加熱紫水晶如何區分?

日期:2023/3/27
作者:晶荷花精-水晶鑑定實驗室

 

你可能不知道,黃水晶其實是相對稀少的水晶。因為需要經過地殼輻射或加熱的特定條件才能形成,黃水晶的產量是所有顏色的水晶之中最少的,然而它卻擁有「招財天王」的身分,自然供不應求。由於開採量遠不及需求量,市面上99.9%的黃水晶,原本都不是黃水晶,而是由紫水晶加熱改色而成。約從2010年開始,也出現了從煙晶或白水晶輻照加熱而成的優化品。

雖然加熱處理是業界普遍通行且廣為接受的優化流程。依國際珠寶交易常規,加熱紫水晶被允許標示成黃水晶販售,賣家在販售時並不需要標明加熱處理。某些國家甚至明訂「加熱紫水晶」可以在鑑定書上標示為「天然黃水晶」。因為業界認為加熱製程並沒有添加外來物質,著色穩定,所以仍然認定為「天然」。

加熱改色如此普遍。在巴西產地,只要挖出顏色合適的紫水晶,就會整批以原礦型態就地加熱,大批量的變成黃水晶銷售出去,否則供應量根本不夠。甚至有礦商說:「除非你親眼見到水晶從地下挖出來時是黃的,否則一律要認定它原本是紫的。」

儘管如此,寶石學家仍一致認為:天然黃水晶不等於加熱紫水晶。瑞士的世界珠寶聯合會(CIBJO)正式承認黃水晶和熱處理紫水晶並不一樣。我們也相信,如果買水晶是作為身心靈用途,「天然黃水晶」與「加熱紫水晶」的能量畢竟還是不同。

對身為消費者的您來說,如果您喜歡加熱紫水晶的鮮麗顏色,鍾愛它,相信它能為自己帶來好運,它同樣能服務於您。而如果您追求極致,希望擁有真正從大地之母出產的天然黃水晶,這篇鑑定祕技千萬不能錯過。

現在,晶荷帶您一步步認識黃水晶,以及如何辨識真正天然黃水晶和加熱改色品。

黃水晶的形成

黃水晶的形成方式有兩種:

 

第一種是書上及網上最常提到的資訊:水晶內含元素,受到地熱,轉為黃色。

過去流傳「黃水晶是紫水晶在地殼內受熱形成」的說法,就是據此而來。市面上加熱紫水晶變成黃水晶,也是根據這個道理。

但是,現在越來越多跡象表明,黃水晶的形成不是這麼簡單。天然黃晶與加熱紫水晶的生長特徵與光學表現,均不相同。另一個證據是:紫水晶要加熱到440度以上才會變成黃水晶,天然黃水晶加熱到攝氏200-500度(平均350度)卻會褪色成白水晶。假如黃水晶真是在地底由紫水晶受熱形成,這樣豈不是矛盾?礦物學家至今仍未完全確定黃水晶是否真能由這種方式形成,大自然似乎還有不為人知的奧秘在運作。

目前唯一支持這個理論的證據,是世上有一種「紫黃晶」,據推測是含鐵水晶受到不同溫度影響而產生不同顏色。不過,根據英國珠寶鑑定權威機構Gem-A近期發布的報告,認為以這種方式形成的黃水晶,不算是嚴格定義下的黃水晶。
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確定,加熱紫水晶無論是在物質層面或能量層面,都不等同天然黃水晶。

 

第二種形成方式,也是寶石界公認真正的黃水晶,其形成方式是:水晶內含元素,受到地底輻射,形成黃色。

要留意的是,一模一樣的條件下,也會形成煙水晶(或稱茶水晶)。至於為何同樣條件有時會形成煙晶,有時會形成黃晶,礦物學家目前認為可能是鋁與鋰的比例不同所致,鋰越多則越黃,鋰越低則越黑。

因此,黃水晶與煙晶中間的區分並不明確,屬於漸進的,常見淺色黃晶帶煙燻色調,或煙晶帶黃色調者,還有不少居於中間根本難以分辨的,索性名為「茶黃晶」,另外還常見黃水晶內部帶有茶色幻影,全都是天然且正常的現象。要把它們歸為黃水晶還是茶水晶,完全仰賴人眼的認知。

因為茶晶與黃晶本身的性質如此接近,現在市面上的黃水晶,有部分是從煙晶加熱而來,因為黃色的色心比較穩定,當加熱時,深色會先褪去,於是就剩下黃色了。

如何區分天然黃水晶和加熱紫水晶?

因為天然黃水晶與加熱紫水晶確實不相同,有許多用肉眼就能區分兩者的方法。

1. 晶體型態

天然黃水晶只會長成長柱狀晶簇,加熱紫水晶才會有晶洞、晶牙型態。

天然黃水晶的生長習性,只會形成一根根晶柱生長在一起的晶簇,不會形成市面常見的紫水晶晶洞型態。

所以,凡是長成晶洞型態的黃水晶,一定是紫水晶加熱而成。

還有一種是晶洞鑿下一小塊做為晶簇販賣的,每條晶柱短短的像花椰菜狀,也是紫水晶加熱。

還有從晶簇鑿下更小塊叫「晶牙」的,也是紫水晶加熱。這種晶體的特徵是頂寬底窄。黃水晶不會這樣長。

簡單來說:凡是晶洞、花椰菜狀晶簇或晶牙型態的黃水晶,通通都是加熱紫水晶而來的

黃水晶鑑定:黃水晶與紫水晶晶洞

紫水晶與黃水晶晶洞成對,黃色是加熱而來。

黃水晶鑑定:加熱紫水晶

這種「花椰菜狀晶簇」是加熱紫水晶的特徵。

「晶牙」是常見的加熱紫水晶型態。

2. 顏色

天然黃水晶多帶煙燻或茶色調,
顏色均勻。加熱紫水晶顏色鮮豔,常偏橘色或帶白色,越頂部色越深

黃水晶和紫水晶的顏色分布習性不同,而紫水晶加熱之後,會保留原有的顏色特徵,只是原本的紫變成黃而已,因此,透過檢查顏色分布,可以協助我們鑑別天然黃水晶與加熱紫水晶。

天然黃水晶的顏色通常很柔和,顏色通體均勻,經常帶有煙燻或茶色調整體看起來不鮮豔,也不起眼。第一次見到的人,常會覺得它長得真的不怎麼樣。

如果有顏色鮮豔又乾淨的稀有貨色,會被送去做成珠寶首飾,不太會製成平價的晶柱或滾石,就算有也非常貴......根據晶荷向巴西廠商的詢價結果,寶石級的3-5cm小晶柱,來到台灣販賣,定價恐要四五千起跳。

天然黃水晶-鑑定

天然黃水晶的典型晶簇型態:長條柱狀,顏色通體均勻,帶煙燻或茶色調。

馬達加斯加的天然黃水晶,通常帶茶色

贊比亞黃水晶尚比亞

尚比亞天然黃水晶原礦

巴西天然黃水晶打磨後(淺色)

巴西天然黃水晶打磨後(深色)

天然黃水晶鑑定

巴西天然黃水晶高等級款

巴西天然黃水晶中,顏色特美、淨度特高的稀有貨色,會被製成刻面寶石,俗稱「寶石級」,身價翻漲N倍。

加熱紫水晶相較之下就大不同了,你可以從下面三個重點來檢驗:

1. 橘色調

加熱紫水晶的顏色較鮮豔,可以形成濃亮的黃色,往往帶橘色,而天然黃水晶極少見那樣的橘調,所以「橘色調」就是鑑定重點之一。甚至,當加熱過頭,橘色會轉紅褐色,像是烤焦了,這種「紅褐色」的黃水晶也必然是紫水晶加熱而成。

2. 越頂部,顏色越濃

紫水晶顏色分布,通常在越頂部顏色越濃,加熱後也會保留這個特性。另外,加熱溫度越高,顏色也會越深,頂部通常是受熱最高的部位。此兩因素促成加熱紫水晶越頂部色越濃的特徵。

3. 晶體帶白色

因為紫水晶會跟白水晶共生,黃水晶不會,所以凡是晶體上有部分帶白色的黃水晶,就是紫水晶加熱而成。

加熱紫水晶特徵:呈橘色調。越頂部,顏色越濃。

紫水晶加熱過頭烤焦了的黃水晶

加熱紫水晶特徵:加熱過度「烤焦」了呈紅褐色,即使如此,晶體底部仍帶白。

黃水晶鑑定加熱紫水晶

加熱紫水晶特徵:晶體帶白色

3. 晶體尺寸

天然黃水晶可大可小,加熱紫水晶不太可能超過20cm。

黃水晶跟紫水晶的生長型態不同。黃水晶曾在巴西發現超過一米的巨無霸,紫水晶只要超過20cm就極為罕見,是會直接被送進博物館展覽那種等級。

所以,如果你手上的黃水晶尺寸超過20cm,就不太可能是加熱紫水晶。(但仍有可能是加熱的煙晶,後文會說明。)

 

4. 晶面型態

天然黃水晶可能出現小梯形或小菱形面,加熱紫水晶不會。

黃水晶有可能出現孿生型態,也就是兩條晶柱交叉長在一起,此時晶柱會出現小梯形面或小菱形面。紫水晶卻不會這樣生長。

所以,如果你的水晶有這種特徵,就不太可能是加熱紫水晶。(同樣的,還是有可能是加熱的煙晶。)

黃水晶可能會有孿生水晶的小梯形面(綠色面)小菱形面(紅色面),加熱紫水晶不會。

5. 內含物

天然黃水晶不會含有虎紋/斑馬紋/上帝指紋,紫水晶可能有。

紫水晶晶體內常含有一種生長紋路,寶石鑑定師會稱作虎紋、斑馬紋或指紋內含物,還有不知是誰將它取了一個浪漫的名稱叫「上帝的指紋」。這種內含物通常用肉眼就看得出來,但是黃水晶不會有這些東西。

當紫水晶加熱轉黃時,內含物仍然會保留下來,也就是說,如果你看到黃水晶裡有這種「上帝指紋」,基本上就可以判定為加熱紫水晶。

天然黃水晶加熱紫水晶鑑定

加熱紫水晶的特徵:虎紋/斑馬紋/指紋內含物

6. 加熱

天然黃水晶加熱到200度以上會開始褪色,加熱紫水晶不會。

目前科學所知,天然黃水晶加熱到攝氏200-500度之間(平均350度),會變成無色。加熱紫水晶不會。

200度以上的溫度,家用烤箱就可以達到。把溫度轉到最高進去烤,不出幾小時,就可見分曉。

這是破壞性實驗,可能會害你的天然黃水晶變成白水晶。建議只有在目視檢測已相當確定這是加熱紫水晶時,才來做這個實驗確認。

7. 二色性

天然黃水晶有微弱的二色性,加熱紫水晶沒有。

寶石學中的「二色性」指的是寶石從不同角度觀看,會產生不同的顏色。天然黃水晶有微弱的二色性,通常無法從肉眼觀測出來,但是只要藉助一種叫「二色鏡」的珠寶鑑定儀器,就有辦法看出。

天然黃水晶的二色性,呈現黃與更淺的黃這兩種色調。紫水晶原本也有二色性,加熱後就會完全喪失二色性。藉由這個特性,我們可以很明確的把加熱紫水晶與天然黃水晶區分開來。

這是英美珠寶鑑定師最常採用的鑑定方法。只不過,因為天然黃水晶的二色性相當微弱,往往需要經過訓練的人員,在合適的燈光或日光下,仔細的轉動多個方向檢測,才能確認,所以晶荷不建議未經訓練的消費者自己去買二色鏡來檢測。

但是您可以放心,晶荷販售的天然黃水晶都有通過二色鏡檢測喔!

二色鏡是可以確診加熱紫水晶的工具。

7. 偏光鏡檢測

天然黃水晶在偏光鏡下不會有布魯特斯角(Brewster's Angle),加熱紫水晶可能會有。

晶荷提供這個方法是給專業寶石鑑定人員參考。因為紫水晶常是多晶孿生,在偏光鏡及錐光棒的檢查下,沿著晶體的C軸觀察,如果出現布魯特斯角圖形(Brewster's Angle),可確定是加熱紫水晶。

如何區分天然黃水晶和輻照加熱的煙晶或白水晶?

煙晶加熱至攝氏200度會褪色成黃水晶。白水晶經過鈷60伽馬射線輻照會變成煙晶,再加熱也會褪成黃水晶。

遺憾的是,要鑑定出加熱煙晶或白水晶,比鑑定加熱紫水晶要難上許多,因為煙晶與白水晶跟黃水晶的生長習性幾乎相同,上述用來辨識加熱紫水晶的方法,都不管用。

甚至可以說,目前珠寶鑑定界對加熱煙晶與白水晶,還沒有一種能「確診」的方法。就算你拿去給專業珠寶鑑定所,恐怕也鑑定不出來。

所幸,我們還是能藉由經驗法則,避開風險最高的區域。

1. 留意黃綠色的「檸檬晶」

煙晶加熱,或白水晶輻照加熱,獲得的成品有個共通特色:呈現鮮豔的黃綠色

這種黃綠色被稱作「檸檬黃色」,在市場上會被冠上「檸檬黃水晶」、「檸檬水晶」或「檸檬晶」為名販售。也有可能被當作一種叫做Ouro Verde的黃綠色水晶販售,中文也常被翻做「檸檬水晶」之類的名稱。

要知道,天然黃水晶罕見,天然形成的檸檬黃水晶更罕見。如果遇到這種水晶,就要特別留意,特別是當價格很便宜時。

黃綠色調的黃水晶,顏色又極為均勻,有可能是白水晶或乳白水晶輻照加熱而來。

黃綠色的「檸檬晶」,寶石等級一顆只要幾十塊台幣,要留意。

國外網友求鑑定,版上專家一致答這是輻照的。

黃水晶鑑定加熱紫水晶煙晶白水晶

有顏色深淺變化的鮮豔黃水晶,推測是煙晶加熱褪色而來。

2. 留意乳黃色水晶

有一種乳白色水晶,在經過輻照加熱後,可以得到均勻的乳黃色成品,也會被稱作「黃水晶」來販售。

這種水晶外觀十分討喜,可惜它必定不是天然黃水晶。

乳黃色的水晶,幾乎都是由乳白水晶輻照加熱而來。

再一個乳黃水晶範例

再一個乳黃水晶的範例

3. 留意同一晶體上黃黑並存的「茶黃晶」

白水晶輻照加熱的過程,不總是那麼容易控制。因為是以高能輻照在短時間內把白水晶烤黑,通常會在晶柱尖端烤出濃黑色,底部有時卻仍帶白,褪色之後,有可能出現顏色不均的失敗品,在市場上會作為「茶黃晶」銷售,其特徵是同一晶體上,一頭黑,一頭黃白

相對的,天然的茶黃晶由於是在地底歷經數百萬年緩慢形成,整條晶柱顏色通常均勻。即使是茶黃晶共生(黃水晶內出現茶晶的顏色,俗稱「幻影」或「幽靈」),茶色幻影通常也會是在晶體的內部,而非最頂部。

白水晶輻照後,頂端濃黑,底部帶白。

當白水晶輻照加熱,褪色不均,獲得黑黃並存的失敗品。

天然茶黃晶

天然茶黃晶顏色通常均勻

當天然黃水晶出現茶晶「幻影」,通常是在晶體內部,而非頂部。

4. 煙晶或白水晶輻照加熱改色的黃水晶,沒有確診方法,不過......

上述三種方法,能幫助你避開風險最高的區域,然而大自然是如此千變萬化,光憑視覺判斷,並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,仍有一點微小可能......也許幾%的機率......會把真品認成假品。

好消息是,至少你不太可能把假品認成真品了。

目前礦物學家用來佐證的方法,主要是瞭解產地。如果你無法看到礦物從地底下挖出來的樣子,起碼要問問店家,它是從哪個產地來。當店家能告訴你越多,代表他距離源頭越近,通常也就代表越可靠。

關於黃水晶產地,業界的認知是:

1. 巴西是天然黃水晶的重要產地,但也是改色最多的地區,要留意。

2. 強國銷售的黃水晶,或曾在強國加工過的黃水晶,有極高的機率經過改色。

3. 尚比亞出產的那種醜醜煙燻黃的原石,通常是天然的。

4. 馬達加斯加出產的煙燻色黃水晶,通常是天然的,但若經過強國加工或銷售就另當別論。

養晶或合成水晶呢?

現在的技術,已經可以在實驗室培育出水晶,稱為養殖水晶、合成水晶或人造水晶。

養晶因為成本較高,製成便宜的原石、滾石或晶柱,還不合經濟效益,所以養晶通常不會用來仿這些東西,而是去做工業用途。不過,晶簇擺飾或珠寶類還是需要留意。

養晶的外型跟天然水晶有差異,因此可以鑑別得出來。養晶晶簇過於完整又完美,底部是平的,沒有母岩連接著,或是雖有底岩但水晶看起來就像騎在不相干的岩石上種出來的,或者有許多小晶柱長在底面(這是做為養晶生長的「種籽」)。晶柱尖端因為生長太快,不呈尖塔形,而呈現鈍鈍的扭曲狀。晶柱的表面可能呈魚鱗狀,或六面都長出針狀或毛狀小晶體,或有類似列穆里亞水晶的條碼生長紋,但卻是斜向的。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Google關鍵字Lab Grown Quartz,可以看到許多養晶範例圖。

如果養晶製成串珠,無法從上述方法辨識,就要小心顏色太均勻鮮豔、沒有深淺過渡、沒有瑕疵,過於完美的貨色。

總之,只要記得基本原則:大自然造出的水晶,多少會有不完美,難以標準化、規格化。如此你就可以依常理推斷,當大量生產出來的水晶製品顏色均一、雕刻毫無差異,內含物還一模一樣,這機會畢竟太渺小了。

養晶表面有魚鱗狀生長紋,尖端鈍鈍的,有時甚至呈扭曲狀。

還有其他的冒充品嗎?

黃水晶有一些明星臉,包括鐵染石英(俗稱橘子水晶)、黃金療癒者水晶(Golden Healer Quartz)、黃色拓帕石、黃玉、黃色冰洲石、黃色玻璃等,後三者最常被用來冒充黃水晶,鑑別方法如下:

鐵染石英

鐵染石英是水晶外部被鐵染色,而導致黃色。雖然表層看起來是黃的,不過內部並不是黃色。這種水晶在礦物學上不被視為黃水晶,在市場上則通常被稱做「橘子水晶」販售。

要鑑別鐵染石英,先觀測外觀看起來是否像被「上色」一樣。如果晶體有損傷的部位,從那裡檢查內部是不是也是黃的。假如不是黃的,就確定它不是黃水晶,而就算是黃的,也不能確定它一定是黃水晶,因為它也有可能是我們要談的下一種水晶:黃金療癒者水晶。

黃金療癒者水晶

這種水晶也被譯為「金黃治療者(Golden Healer Quartz)」,是指黃色是由晶體的內含物導致,通常是赤鐵礦。礦物學上也不把這種水晶視為黃水晶。真正的黃水晶,應由晶體內色心著色造成,顏色分布精細均勻,而非由內含物致色。

黃金療癒者水晶與黃水晶最顯著的區別,在於顏色。黃金療癒者是鮮豔的金黃色,有分界明顯的色帶或色塊,從外觀就可以區分開來。

黃水晶鑑定拓帕石

拓帕石

黃色拓帕石不常被用來冒充黃水晶,因為它沒有比黃水晶便宜,反過來倒是較常發生。

若要檢驗,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:

1. 比重測定:拓帕石比重在3.4-3.6間,水晶是2.65。您可以參閱這篇文章最後一段有居家測定比重的方法。

2. 硬度測試:拓帕石硬度為8,水晶為7,拓帕石能在水晶上留下刮痕。你可以拿一塊確定是真水晶的便宜水晶,讓拓帕石試刮一下。(不過不建議對昂貴的刻面寶石這麼做,有可能造成損傷。)

黃水晶球黃色冰洲石

黃色冰洲石(黃色方解石)

黃色冰洲石也就是黃色方解石,是坊間最常用來冒充黃水晶球的材料。有些通透度較高的冰洲石,確實能以假亂真。

最簡單用來區辨兩者的方式,是硬度測試:水晶硬度是7,冰洲石硬度只有3,玻璃是5.5。試著用欲測試的水晶去劃玻璃,若無法留下劃痕,就不是真水晶。或者,反過來,用玻璃去劃欲測物,若能留下劃痕,也肯定不是水晶。

黃玉

這裡指的黃玉是市面上「緬甸黃玉」、「新疆黃玉」這種完全不透明的黃玉。因為完全不透明,跟黃水晶看起來差異明顯,從外觀就可以識別出來。

 因為太容易被識破, 所以黃玉冒充黃水晶的情況已不多見了。

黃水晶球鑑定黃玻璃球

黃色玻璃球

玻璃也是常見的水晶仿冒座上賓,但是很容易分辨,方法如下:

1. 外觀:過於漂亮、乾淨、透明、無雜質。最重要的一點是內部有氣泡,用肉眼仔細看可以看得出來,必要時可用手機相機或放大鏡輔助。

2. 硬度測試:玻璃無法劃傷水晶,水晶可以劃傷玻璃。

黃水晶選購

晶荷的黃水晶都有經過鑑定,並且清楚標示未加熱的天然黃水晶及加熱紫水晶,方便您選購參考。